当前位置: 建筑一生 » 规范图集 » 建筑规范 » 正文

结构规范中的“经济性条款”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和设计人员开始重视土建成本控制。因此,小编特地汇总了规范中涉及到经济性的条款,并加以解析分享给大家。

一、《高规》

点击下载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 3.3.2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3.3.2的规定。
解析: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在结构设计满足本规程规定的承载力、稳定、抗倾覆、变形和舒适度等基本要求后,仅从结构安全角度讲高宽比限值不是必须满足的,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2)抗震等级

3.9.1-2 丙类建筑: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9.5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8.1.3 框架—剪力墙结构各部分的抗震等级要结合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比值来确定。

9.1.2 对高度不超过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解析:

在对图纸进行优化过程中,经常发现抗震等级定义过高,以及对哪些是内力调整的抗震措施,哪些仅仅针对诸如箍筋加密等方面的抗震构造措施的等级常常被乱取用。

(3)3.11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3.11.1条文说明:选择性能目标时,一般需征求业主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解析:

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有些项目性能目标设置的要求过高,造成浪费严重。

(4)4.3.17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框架结构可取0.6~0.7;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
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
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
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周期折减系数。

解析:

周期折减系数主要考虑填充墙对结构周期的影响,填充墙越重越多,周期折减系数越小,地震作用越大,墙柱配筋越大。因此,周期折减系数应根据填充墙实际分布情况慎重选择,纯剪力墙结构自振周期可以不折减(取1.0)。

(5)5.2.3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

解析:

调幅与否及调幅系数的取值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性,尤其是次梁有些情况下次梁会被结构计算软件误判不调幅梁。

(6)7.1.3 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设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

解析:

若将框架梁误作连梁定义并配筋,会增加箍筋和腰筋含量。

(7)7.2.2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应符合:短肢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应按本节7.2.6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其他各层一、二、三级时剪力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1.2和1.1;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

解析:

短肢剪力墙内力计算和构造要求都很严格,设计中尽量避免短肢墙的出现,可减少构件配筋量。

二、《混规》

点击下载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5.4.1 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5.4.2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解析:

若对不必要部位采用弹性算法,将造成成本大量增加。

(2)9.2.13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解析:

梁高的取值要注意技巧,如板厚100mm,则梁高若550mm也可通过计算则不要取值600mm。

三、《荷规》

点击下载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5.1.3 设计墙、柱时,本规范表5.1.1中第8项的消防车活荷载可按实际情况考虑;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解析:

具体荷载的取值可按照覆土厚度进行折减。此外,消防车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即不考虑裂缝。故在配筋设计时要予以注意。

(2)5.3.3 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

四、《抗规》

点击下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但在该条的条文说明的要求: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

解析:

此条用于多层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若设置次梁,板厚可减小,如180mm减为160mm。但是在《高规》中未有此项说明。

此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材的级别,结构规则性,有无转换层,还有诸多构造要求也都严重影响着工程的结构造价。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筑一生 » 结构规范中的“经济性条款”
评论 (0)

本站公众号

contact

建工计算器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