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筑一生 » 建筑随笔 » 读书笔记 » 正文

西方建筑师眼中的中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现状》是意大利建筑师PierAlessio Rizzardi编写的一本书,以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深入地介绍了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同时引用了众多知名建筑师的观点来解释与分析。尽管不少地方有失偏颇,但仍然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索。

当今现状

相较于欧洲,亚洲城市发展的数据十分说明问题:5倍的增长速度(20年内完成了在欧洲100年的发展成果),8倍的扩张范围(在中国有23个城市超百万人口,在欧洲只有3个),且影响了2倍的人口(欧洲人口为7亿,中国人口为13亿)。对于一个外来的西方建筑师,这些数据明显会指向一种完全不同的设计过程。

要知道,欧洲人所熟悉的雷姆·库哈斯的央视大楼和扎哈·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在中国整体建设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例如新的基础设施、新兴城市、工业区、河道等等。这些数据和尺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在中国,城市面目被定义为“拆毁”。普利茨克奖得主王澍说过,在中国只有10%的古建筑幸存到现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基于古代史中国传统建筑多用木构架,所以现今多数重建工作是用新型材料造出传统式样;二是基于现代史,文革期间为了铸造新文化而摧毁了大量古建筑。古代城市肌理的缺失造就了完全不同于西方城市的状况。在古迹几乎全部遗失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相当于面对着从零开始的局面,这引出了以自由的发展形式建造一个全新社会的机会。而且还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每4万人中只有一个建筑师,而在意大利是每400人中就有一个建筑师。中国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是世界总量的33%,中国建筑师只占世界总数的1%,而酬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可见,中国建筑师们比起他们在欧洲的同行,工作效率要高很多。这就是中国建筑和建筑师的现状。

中国有其独特之处,土地归国家独有,再租赁给他人建设。通过这种形式,国家从私人领域回收资金。国家拥有绝对控制权,不光是土地所有权,还有掌控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利。而政府能做的只有规划,并没有对建筑设计有绝对的控制。政府所定义的城市总体规划,投资商和建筑师基于形式性做出建筑,然后形成城市。房屋作为一种投资形式被卖出,然后就闲置下来。

1980年以后,新的经济开放政策大大刺激人们去提高生活水平。所有来自于国外的东西都被认作创新形式,作为奋斗的目标。中国希望能体验西方的生活方式。设计项目本有无数种可能,但却变成一种机械性的工业制造,并没有时间用来思考,执行的速度及塑造城市特性的决心促成了如上海一城九镇(欧洲式的卫星城)的例子。投资商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建造了许多理想化的“欧洲城市”。实际上,输入西方理念并加以融合而批量生产出来的房屋,形成了一种夹杂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混合体。

房地产商建造、使用房屋,当获取最大化利益之后,就会将它们一一拆除,然后继续建造新的房屋。“豆腐渣工程”就是这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牺牲工程和材料质量的产物。没有人能逃过这个陷阱,即使是世界级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她的广州歌剧院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

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建筑师被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国际型建筑师(大尺度的标志性建筑)、地域性建筑师、新兴代中国建筑师(地方性小型建筑设计)以及普通建筑师。

“国际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决心。就像将近一个世纪以前的纽约曼哈顿一样,中国正步入一个新的建筑舞台。建筑在向高处发展。摩天大楼具有绝对的冲击力,例如邓小平期冀上海浦东成为东方曼哈顿。城市仍旧是国家繁荣的展示平台,中国需要被世界所关注,政府也在向中国建筑被全世界认可而努力。

“怀旧派建筑师”通过用传统手法重新建造部分城市来追求“中国特色”。毛主席曾主张用新文化取代旧传统,、对怀旧派建筑师来讲现状却正好相反。

“传统派建筑师”利用放大文化传统形象来表达设计。他们通过直接引用某种形象来阐释建筑的标志,例如灯笼、扇子、龙、铜钱等来决定建筑的体形,从而达到“中国式”建筑。

“地域性建筑师”主要由留学回国人员组成。这些建筑师们乐于西方观念引导下的试验性建筑。他们排斥当今建筑现状,善于利用纯粹的构造、基本的体形、地域性材料和基础结构技术来创造出新的机遇。如果我们把中国和西方建筑发展的时间线做个比较,会发现一个时间差。我们分析新生代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就会注意到很多与欧洲及西方二战后期建筑相似的特点,例如瑞典的新经验主义、德国的新表现主义,还有英国野兽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及巴西野兽派等。

不同的建筑评论家持有不同的观点

从东方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借鉴张永和的说法,基于建筑的独立性,基础的形态和地域性建筑的影响,清晰表达了中国需要批判性建筑的观点,这与当今“用户至上”的观念背道而驰。 西方同僚们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雷姆·库哈斯。库哈斯强调关注此类新兴现象的重要性,并且要从理论性角度来探讨,这是提升建筑专业水平和保持批判精神的必要态度。

西方建筑师眼中的中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

图为书中的插图,众多国际知名建筑师的“合影”,每个人都如国王一样被戴上各自的“皇冠”(他们在中国的成名作),这些“皇冠”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知名度和利益。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筑一生 » 西方建筑师眼中的中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
评论 (0)

本站公众号

contact

建工计算器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