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类型:混凝土PPT、质量控制PPT
资料内容
01、施工准备和组织部署
一、施工技术准备
(1)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施工技术条件分析
混凝土运输方案
混凝土输送方案
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安全措施
混凝土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总工组织编制,并组织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审定,确保方案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
炎热季节或冬期施工时,应采取专门技术措施。
混凝土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总工组织编制,并组织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审定,确保方案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
炎热季节或冬期施工时,应采取专门技术措施。
混凝土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总工组织编制,并组织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审定,确保方案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
炎热季节或冬期施工时,应采取专门技术措施。
(2)技术交底
在开始浇筑混凝土前,由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保证砼连续浇筑为目的,明确施工项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检查砼浇筑条件,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始浇筑。
作业准备(机械、器具)
过程要求,浇筑顺序; 连续浇筑:如需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留置位置; 振捣标准:漏振、过振问题;分层浇筑; 严禁加水;
落实看筋看模人员;
混凝土收面:拉线、扦插,标高控制;
薄膜覆盖或磨光收面;
砼养护:方式、时间
成品保护:荷载加载过早 、上人过早问题
(3)浇筑前验收
钢筋模板工程通过隐蔽验收,且由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填写浇筑令方能进行混凝土浇筑。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砼开工前,编制砼质量缺陷专项处理方案,严禁私自处理砼质量缺陷。
浇筑前,根据砼配合比通知单,到搅拌站进行开盘鉴定和随机抽查。
二、区段划分与浇筑路线
区段划分:根据浇筑能力和温度控制要求合理划分区段,确保砼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冷缝。
浇筑路线:按照由低到高、由远及近、边浇边退的原则确定砼浇筑路线;同一区域,先浇筑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
全面分层: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浇筑,上层在下层初凝前浇筑完
分段分层: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情况。
斜面分层: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运输前的准备
运输车罐内积水的清除(冬季危害更大)
考虑外加剂(防冻剂、早强剂、缓凝剂等)
禁行时间;合理安排生产速度,减少坍落度损失;禁止现场加水
考虑浇筑部位:楼板、斜屋面、墙柱、底板
考虑浇筑方法:汽车泵、地泵
考虑运输距离与运输时间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供应过程应加强通信联络、调度,确保连续均衡供料;
混凝土在运输、输送和浇筑过程中,不得加水;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 商品砼公司在浇筑前,应提供配合比、原材料检测等技术资料
-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商混站原材料、实际配合比,做开盘鉴定
02、施工工艺流程
1、泵管架设与连接
- 垂直向上配泵管时,地面上水平管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1/5,且不宜小于15m,因场地所限,不能放置上述要求的水平管时,可采用弯管;泵送高度>100m时,应在混凝土泵出料口3~6m,处的输送管处设置截止阀;
- 倾斜或垂直向下泵送施工时,且高差>20m时,应在泵管下端设置弯管或水平管,弯管与水平长度不宜小于1.5倍高差。
2、混凝土的泵送
- 混凝土泵送施工前应检查混凝土送料单,核对配合比,检查坍落度。
- 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清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和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泵送完毕后,清除泵内积水。
- 经泵送清水检查后,选用与混水凝土内除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 润滑用浆料泵出后应妥善回收,不得作为结构混凝土使用。
3、混凝土的浇筑
- 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主体结构构件的浇筑,但经过二次拌和后,可用于砌筑结构的预制构件。
- 冲洗泵管的污水应设置排水管至地面,经收集沉淀二次处理后排出场外。
- 实体厚度≤2m混凝土工程,宜采用整体推移式连续浇筑法;>2m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
- 每次浇捣混凝土,必须对进场的商品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测,如实际检测的混凝土坍落度数据与配比单偏差较大时,应及时与商品砼厂家联系,要求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调整。
- 砼坍落度应在浇筑地点检测,每100m³不少于一次,且每工作台班不少于两次。必要时可增加检查次数。
(1)浇筑顺序和布料
(2)不同强度交接处混凝土
- 设计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一个等级以上时,在梁柱节点处应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并在节点处墙(柱)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 同一次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超过两个以上时,应分构件部位挂牌进行标识,标识牌上应至少写明构件名称和相应混凝土强度等级。
- 严禁将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入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之中。
板墙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隔断做法示意图
梁板与柱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隔断做法示意图
(3)砼浇筑-振捣
混凝土振捣最重要的技术要点就是:垂直插入、快插、慢拔、间距合理、保证振捣(振动)在振捣半径内,不漏振、不过振。
1、快插慢拔:快插可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实后而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拔则能使混凝土能填满振捣棒所造成的空洞。
2、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控制在50cm,离开模板距离为20mm。
3、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不要与交错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捣时间在20~30s。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10cm,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
5、楼板砼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实,慢速平拖不少于2遍;
6、底板混凝土表层进行二次振捣,待第一次振捣完成20-30min并已浇筑出一定面积后,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
7、宽度大于0.3米的预留洞底部区域,必须在洞口两侧进行振捣,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以防洞口底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8、振捣时不碰撞预留孔洞模板、箱盒、预埋件等,以确保其位置准确
9、浇筑混凝土时,不应有水泥浆遗漏在非浇筑面上,若发生应及时清理;布料机的泵管口位置,应垫模板和彩条布,及时将遗漏的砼清理,严禁长时间堆积砼不清理而滞留在楼层板面上。
(4)梁柱节点振捣
1、梁柱接头处钢筋过密时,绑扎时适当调整接头处钢筋间距,以保证砼顺利通过,并留置振捣孔。
2、严格控制粗骨料粒径。选择适宜塌落度,用φ30振动棒振捣,并规范操作。
3、雨水、冲洗模板的污水不得残留在柱模内,垃圾应及时清理掉。
(5)砼浇筑-防堵管
1、料斗内的混凝土应保持在缸筒口上100mm~150mm之间。避免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反之,混凝土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2、泵送过程中,若需中断泵送,应预先确定中断浇筑部位,中断时间不得大于45min。
3、泵送少量混凝土,管道较短时,每隔5min正反转2-3个行程;停歇时间超过20min、管道较长时,应每隔5min开泵一次;长时间停泵(超过45min),宜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6)砼浇筑-处理堵管
1、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重新搅拌后再进行泵送;
2、可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在管外击松混凝土后,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排除堵塞;
3、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在混凝土卸压后,拆除堵塞部位的输送管,排除堵塞物后,再接通管道。重新泵送前,应先排除管内空气,打紧接头。
(7)砼浇筑-标高控制
拉线:在柱子钢筋上做好50cm标高控制点,通过标高控制点挂线确定混凝土标高或采用激光仪配合控制。
扦插:楼板厚度检测工具,混凝土浇筑、收平时用于控制楼板厚度,楼面标高用激光仪配合控制
(8)砼浇筑-收面
1.通过拉线(激光仪)、扦插控制楼面砼标高,采用铝合金刮尺进行刮平, 然后覆盖薄膜。
2.覆盖薄膜:混凝土在初期会挥发出水分,覆膜后可以把水收在薄膜里,造成一个自养护的环境,对混凝土面裂缝控制比较有效。
3.铝合金刮尺找平后,待楼面混凝土浇筑初凝后(上人有轻微脚印但不下陷),应用磨光机进行二次抹压找平;.二次抹压收面时,应将凹坑、砂眼、脚印等抹平,终凝前应完;
4.墙柱根部、转角处,应人工采用木抹子搓平收浆,铁抹子压光;
5.收面完成后覆盖薄膜或棉毡并洒水养护,防止产生收缩裂纹,影响质量观感。
6.楼面砼收面完成后,应挂警示牌,严禁在未终凝时上人。
(9)大体积砼浇筑
大体积砼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的组织安排:
- 核实商品砼的供应量;
- 安排对管理人员的值班,操作人员的换班;
- 供水、供电、机械操作及维修人员;
- 安排好养护、测温、实验人员;
- 配备充分的砼浇筑机具设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5.1.2-1)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图5.1.2-2)
大体积混凝士的浇筑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处理:
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
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浇筑过程中,泌水和浮浆顺浇筑面流到坑底,汇集到浇筑方向一侧,由抽水机抽走;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推进被赶至基坑顶部,由模板顶部排出。
当浇筑面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浇筑方向,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交成一个积水坑,并将水及时排除。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升温值不宜大于50℃;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
第一天至第四天,每4h不应少于一次;
第五天至第七天,每8h不应少于一次;
第七天至测温结束,每12h不应少于一次;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5、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的 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 7d ;
-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
- 后浇带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混凝土不得少于28d;
-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根据施工方案确定(一般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
3)、养护方式:
楼板养护:采用洒水保湿养护;
剪力墙养护:模板拆除后即开始养护,可采用喷雾器进行养护;
柱养护:可采用薄膜包裹养护。
4、采用自然洒水养护的方式进行保湿养护,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5、当日最低气温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必须采用覆盖的养护方式,具体可采用覆盖棉毡、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帘等方式。
03、质量验收标准
1、混凝土拌合物
-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
- 混凝土拌合物不应离析;
-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碱总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原材料、强度、凝结时间、稠度等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2、现浇结构质量验收
- 现浇结构质量验收应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未作修整和装饰前进行,并作出记录;
- 已经隐蔽的不可直接观察和量测的内容,可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修整和返工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有实施前后的文字及图片。
3、现浇结构位置和尺寸偏差
04、常规检验试验
一、试块的做作和养护要求:
- 试块制作应由专职实验员在浇筑点取样制作。试块做好终凝后应进行标识,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制作日期等
- 现场应根据工程规模设立标准养护室,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要求保温隔热。一般使用恒温恒湿养护箱。
- 同条件试块必须放置在代表的结构部位附近进行养护,养护方式和养护时间与取样部位的构件相同
- 同条件养护试块中的拆模试块,根据拆模需要送检,底模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第4.5.2条《构件底模拆模强度要求》
项目 | 要求 |
标养试块
(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并养护28d) |
每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1次;连续浇筑>1000m³时,每200m³取样1次;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1次; 桩芯砼留置:直径>1m或单桩砼量>25m³,每根桩留1组试件;反之,每灌注台班留1组; 对于直径≥800mm的扩底灌注桩每50m³砼1组试件,每根桩1组试件; 每组试件3块 |
同条件养护试块 (等效养护龄期: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
1、每一强度等级每批次应留置不少于1组,且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不宜少于10组,不应少于3组;
2、一次连续浇筑>500m³时,不得少于2组。 3、同条件养护试块脱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附近的适当位置,并采用相同的养护方法。 4、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方可对试件进行强度试验。 |
拆模同养试块 | 1、同一强度等级、每一施工流水段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2、水平构件拆模前及时进行强度试验; 3、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 |
抗渗试块 |
|
05、质量通病防治
06、质量专项治理
1、施工荷载加载过早及集中超载
1)、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成不足12小时即在其上加载模板、钢筋、支架等及进行施工作业,扣5分;
2)、在地下室顶板或其他水平结构上设置钢筋加工场、施工道路、落地外架、施工电梯、材料堆码区等,未经荷载计算、未制定专项方案(专项方案未经合规审批视为无方案)、专项方案存在较大风险的,每发现1处扣2分,最多扣5分;
3)、发生上条所述情况,实际承受荷载超出方案计算允许范围的,每发现1处扣2分,最多扣5分
4)、地下室顶板回填土无专项施工方案扣5分;施工方案计算不正确、要求不明确,扣1-4分;施工方案存在较大以上风险的,扣5分。
5)、回填土施工堆土超高,施工设备超载,达到10%以上扣1分,达到20%以上扣2分,达到30%以上扣5分;
2.严重、有害裂缝
1)、地下室顶板是否存在肉眼可观察到的密集、贯通性裂缝。
2)、楼板是否存在肉眼可观察到的密集、贯通性裂缝。
3)、地下室外墙是否存在肉眼可观察到的有害裂缝。
3.混凝土缺陷规范化处置问题
1)、是否建立混凝土缺陷排查记录台账,混凝土质量缺陷排查实体是否标注、记录是否完整,是否留存质量缺陷处置前后影像资料。
2)、混凝土严重质量缺陷是否制定专项处置方案或方案存在严重错误。
3)、不同标号混凝土是否有切实有效的拦截措施。
4)、混凝土严重质量缺陷处置过程是否有旁站监督记录,有无检查验收记录及影像资料。
一、混凝土结构外观缺陷分类
名称 | 现象 | 严重缺陷 | 一般缺陷 |
露筋 | 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 | 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
蜂窝 |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
孔洞 |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
夹渣 |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
疏松 |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
裂缝 | 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 |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
连接部位缺陷 |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 | 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
外形缺陷 |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
外表缺陷 |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表面有外表缺陷 |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
二、混凝土问题修补制度化管理
为使混凝土问题处理工作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问题处理质量,不留质量隐患,项目部从拆模手续,排查拆模部位砼问题,砼问题检查记录,到砼问题评定、确定修补方案,最后到砼问题修补完成,整个问题处理工作有专门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计划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每道问题修补工序严格按照“三检制度”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混凝土问题修补流程
三、混凝土问题修补方案及改进措施
(1)、处理要求:
1、针对问题部位、问题类型采用相应的修补措施;
2、选用的材料,除了满足建筑物运行的各项要求外,其本身的强度、耐久性、与原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等,均不应低于原混凝土的强度标准;
3、修补部位的混凝土须与原混凝土外观相一致;
4、修补时将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彻底剔除,清除松动碎块、残渣,清理干净;
5、对错台、局部不平整等问题处理遵循“宁磨不补、多磨少补”的处理原则。
(2)、处理方案及改进措施:
根据问题类型制定问题修补方案及改进措施
四、混凝土问题修补案例
在线预览
PPT版下载地址
本文附件下载地址
下载链接:http://g.coyis.com/f/25902216-858879240-a81e28
提取码,获取方式如下
验证码获取教程(如您不知如何操作,请点击)
声明:建筑一生网提供的所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下载,纯属学习交流。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整改。请网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发送邮件至 coyi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