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筑一生 » 技术储备 » 安全文明 » 正文

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丨PPT,可下载

前言

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发展好安全行为文化,需要研究安全行为的规律,以有效指导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对安全行为文化的研究需要从人的行为规律出发,包括研究人的行为模式,分析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最终了解和掌握人的行为激励理论和方法等。

一、人的行为模式与安全行为

研究人的行为模式是揭示行为规律的重要工具。由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行为模式通常也从这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即从生理学意义上来研究人的行为模式:
二是从人的社会员性角度,即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来研究人的行为模式。

1、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人的自然属性行为模式

人的自然属性的行为模式是从自然人的角度出发,人的安全行为是对刺激的安全件反应,这种反映是经过一定的动作实现目标的过程。

例:行车过程中,突然有小孩横穿马路,司机必须紧急刹车并保证安全停车,才能不发生撞人事故。这里,小孩横穿马路是刺激源,刹车是刺激性反应,安全停车是行为的安全目标,这中间需要判断、分析处理等一连串的安全行为。

由此可归纳出人的生理模式:

人的生理模式:

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的干差万别的安全行为表现。

2、人的心理学行为模式——人的社会属性行为模式

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人的行为模式过程是:

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丨PPT,可下载

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人的行为遵循如下行为模式规律:

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丨PPT,可下载

二、人的安全素质

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
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等。
安全意识及人的安全心理的特点和规律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下面进行探讨:

1、人的安全意识

人的安全意识是人所处时空安全感的定位和认知,人的安全意识受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而人的心理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反映。

  • 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
  • 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
  • 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
  • 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
  • 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

2、人的事故心理分析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1).事故原因与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

(1)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体根据。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已知道的不安全行为;
第二,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的原因:
第三,心理上影响行为的不利原因。
(2)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劳动条件和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有一定地位,人在发生事故时具有的心理状态,依事故发生的频率、作业条件不同而异。

2).导致事故的心理预测和探讨

性格与事故的关系。外倾性格者,大部分容易省略动作,愿意走捷径,企图以最少的能量取得最大的效果,往往宁可冒险。
心理学上的“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

为了更好地防止事故,需要探讨事故心理的预测方法。造成事故心理的预测方法有:

①直观型预测。
②因素分析型预测。
③指数评估型预测。

造成事故心理的预防。造成事故心理的预防就是通过消除造成事故的可能心理,以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从引起事故的人的心理因素出发,进行事故预防。

3)、事故心理分析

(1)事故心理结构的设计。

最基本的逻辑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

(2)事故心理结构的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因素很多,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甚至是直接的因素。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复杂多样,可归纳为十大心理要素:侥幸心理;麻痹心理;偷懒心理;逞能心理;莽撞心理;心急心理;烦燥心理;粗心心理;自满心理;好奇心理。

(3)可能造成事故的心理因素及估量。

以比较简单的公式粗略表示造成事故心理结构中诸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式略。

4).事故临界心理剖析
一个清醒的正常人无论是在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家庭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时,他的心理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和符合客观规律的心理活动,能为发展物质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符合客观规律,这时受心理活动支配和制约的行为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

要达到对不安全行为的抑制,面对安全行为进行激励,需要研究影响人行为的因素。

1、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

从情绪、气质、性格三个个性心里因素对人安全行为的影响。

  • 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 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 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1) 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从安全行为的角度: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导致思维与行动不协调、动作之间不连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临时改换工作岗位或暂时让其停止工作,不能把因情绪可能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带到生产过程中去。

 (2) 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分为四种: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在客观上,多数人屑于各种类型之间的混合型。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对安全工作的适应性。

因此,在工种按排、班组建设、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组织和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个人特点来进行合理调配。

(3)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多种多样,有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

理智型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情绪型的情绪体验深刻,安全行为受情绪影响大;意志型有明确目标,行动主动、安全责任心强。

安全行为自觉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从事安全行动的目的性或盲目性、自动性或依赖性、纪律性或散漫性;

安全行为的自制方面,表现有自制能力的强弱,约束或放任。主动或被动等;

安全行为果断性方面的特征,表现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安全行为是坚持不懈还是半途而废,严谨还是松散,意志顽强还是懦弱。

2、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1) 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人的社会知觉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常常是不一致的,这就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产生偏差的原因有:
①第一印象作用;
②晕轮效应;
③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
④定型作用。

 (2)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人对人和事的接近或回避、喜爱或厌恶、积极或消极。

(3) 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人们只有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规范行事,社会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就会发生混乱。角色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利用人的这种角色作用来为其服务。

影响到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1) 社会舆论对行为的影响。
要社会或企业的人人都重视安全,需要有良好的安全舆论环境。一个企业、部门、行为或国家,要把安全工作搞好,需要利用舆论手段。

影响到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2 )风俗与时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风俗与时尚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会有不利的方面,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实现扬其长、避其短。

4、环境、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内因的作用和影响外,还受外因的影响。环境、物的状况对劳动生产过程的人也有很大的影响。

  • 环境差→人的心理受不良刺激→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
  • 物设置不当→影响人的操作→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
  • 环境好,能调节人的心理,激发人的有利情绪,有助于人的行为。
    物设置恰当、运行正常,有助于人的控制和操作。
  • 要保障人的安全行为,必须创造很好的环境,保证物的状况良好和合理,使人、物、环境更加谐调,从而保证人的安全行为。

四、安全文化对行为的促进作用

1、行为激励理论

通过安全文化手段,对人的行为进行干涉、指导、控制等,即对人的行为的激励,这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
目前,行为激励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X—Y理论
2.双因素理论
3.强化理论
4.期望理论
5.公平理论

1).X—Y理论

这种综合“x理论”和“Y理论”的方法也称为“权变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对人的基本看法的基础上,从而提出激励人行为的方法。如果对人从“恶”的方面认识,其对行为的控制,就严厉、强制;如果从“善”的方面认识人,其行为的控制方法则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

目前现实中很多管理的的实践中,都采用“权变理论”的方法。在管理中,采取强硬与温和相结合;分权与调控相结合;自主与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也称“保健因素一激励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人的需要的目标或诱因提出来的,在实用中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某种条件下也并非如此。在一定条件下,保健因素也有激励作用。

3).强化理论

强化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使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的过程。

只有行为的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对行为效果进行衡量和及时予以奖励。强化理论在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安全奖励、事故罚款、安全单票否决、企业升级安全指标等。

4).期望理论

这一理论用如下公式表述:激励力=目标效价×期望概率。
这一理论说明,应从提高目标效价和增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方面去激励人的安全行为。

5).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所得到的绝对收益影响,而且受相对收益影响。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应重视“比较存在”的意义及作用,不仅要实行按劳付酬的原则,还要考虑同类活动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否则会挫伤人的积极性。

2、安全行为的激励

安全行为的激励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我国长期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中,这种方法得到安全管理人员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根据安全行为激励的原理,可把激励的方法分为两种。
(1)外部激励

所谓外部激励就是通过外部力量来激发人的安全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设安全奖、改善劳动卫生条件、提高待遇等。

(2)内部激励

内部激励的方式很多,如更新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强化观念和情感、理想培养、建立安全远大目标等。

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都能激发人的安全行为,但内部激励更具有推动力和持久力。

3、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

安全行为科学首先可应用于深入、准确地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以使我们科学、有效地控制人为事故。同时,安全行为科学可应用于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文化建设等,也可以为提高安全专业人员和职工的素质服务。

安全行为科学以下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1、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

2、在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科学

3、安全宣传与教育中用行为科学

4、安全文化建设用行为科学来指导

5、塑造良好的安全监管人员心理品质

全文预览

下载地址

本文附件下载地址

输入验证码 查看隐藏内容:

扫描二维码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或者在微信里搜索:建筑一生
回复 1002 获取验证码
weixin

验证码获取教程(如您不知如何操作,请点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筑一生 » 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丨PPT,可下载
评论 (0)

本站公众号

contact

建工计算器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