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编制及审批原则
- 专项方案编制范围 丨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文
- 深圳市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写指南(2012年版)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丨建办质〔2021〕48号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方便编制与审核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37号令(31号文)
二、各类型危大工程方案编制要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编制要点 |
1 | 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 | 1.有完整的基坑支护设计平面、剖面图、节点图及开挖平面图。 2.基坑开挖范围内存在地下水时要有地下水(包括雨季基坑内降排水)控制措施。 3.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有完整的资料。 4.施工监测方案应包含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预警值的设定、基坑监测值超出预警值的措施。 5.工程各区段土方开挖的施工顺序图及运输通道的平面布置图,马道的设置位置和长度及坡度宽度等参数。 6.基坑开挖进度计划(包括基坑支护开始,土方开挖配合基坑支护施工工序及各工序工期、支护养护间歇有关说明)。 7.基坑开挖存在坑中坑时,明确坑中坑的开挖方式,尤其是位于支护根部附近的坑中坑。 8.基坑抢险应急措施。 9. 基坑支护形式的所有进场原材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原材取样复试项目和内容,材料的复试送检、试块的留置及相关检测试验(如土钉抗拔力检测)说明。 10.项目基坑支护由专业分包设计(非专业设计院设计、无正式基坑支护蓝图),方案中必须要有基坑支护安全设计计算书。 |
2 | 模架工程及支撑 | 1.方案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一致。 2.模架设计图(包括1:1绘制架体平面布置图、典型剖面图、基础及连墙节点详图等)齐全。 3.模架设计计算书计算内容完整齐全。 4.模架设计计算、模架设计图、方案正文或统计表格三者一致。 5.主要承载杆件(立杆、立柱、大跨度桁架等)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计算结果通过。 6.重型结构支撑架下的楼板结构承载力必须验算或经设计确认。 7.模架构造设计及搭设、混凝土浇筑、拆除等工序的技术措施安全可靠。如混凝土浇筑时使用的布料杆等站立处模架加固措施。 8.钢管、扣件等材料的进场复试说明齐全,U托长度、丝杆直径、长度、托板钢板厚度等符合相应的验收标准,且钢管壁厚不得低于2.8时。 9.超限梁、超限板、超高梁板的分布区域图。 10.混凝土浇筑期间监测点布置图,明确变形预警值。 11.后浇带模板支设拆除内容及注意事项。 |
3 | 脚手架工程 | 1.选用正确的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进行计算。 2.有完整的脚手架设计图。(平面布置图、立剖面布置图、预埋、连墙节点图)。 3.脚手架架体搭设的基础、地基满足承载力要求。 4.对脚手架架体的杆件间距、主节点、剪刀撑、斜撑、连墙件、卸荷等关键构造提出明确要求。 5.悬挑式脚手架未对钢梁以及预埋件等重要架体构件的规格、型号、敷设等提出明确要求。 6.安全专项施工工方案对荷载、调整、拆除等影响稳定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 7.对钢管、扣件等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试相关要求提出明确的说明。 8.外架监测点布置及变形预警值和监测频率。 9.坐落于地下室顶板及楼层结构板上的架体,对楼板承载力核算并采取措施,对顶板及楼板进行下层回顶等加固措施。 10.悬挑式脚手架转角、楼梯间阳角等部位存在钢联梁悬挑,对此部位要进行详细设计及加设保险措施。 11.悬挑式脚手架阳台作为挑梁锚固端,要对阳台边梁及挑梁承载力进行复核或经设计院验算。 12.悬挑式脚手架开口位置如卸料平台及室外电梯等部位必须设置连墙件以及横向斜撑。 |
4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 | 1.方案必须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并考虑工程的特殊要求。 2.方案提供爬架标准计算书,当工程实际存在较大突破标准计算书的工况或计算条件(荷载、爬升高度、附着部位存在薄弱的结构构件等)的情况需要专门复核验算保证计算结果合理。 3.使用非标准构件时,必须经设计计算。 4.保证提升机位置合理,不能影响结构安全及架体使用。 5.物料平台与爬架相连时必须有测试报告或经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的。 6.防倾覆、防坠落和同步升降控制装置或其设置规范。 7.明确架体安装、升降、使用、拆除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8.明确塔吊附墙杆部位、卸料平台、分片断开等部位架体布设方法和措施。 9.明确架体提升前的最上层混凝土楼板和提升支座点混凝土强度要求,且与主体结构工期进行对比是否满足进度要求。 10.明确提升时需安装附着支座数量及提升过程中自由端高度,计算书中无对应最不利工况的计算内容。特殊要求 1.项目收集厂家的产品检验报告、科技成果评估报告,并仔细核对方案内设计参数是否符合上述资料的要求。 2.架体的全高与支撑跨度的乘积不仅应满足规范要求,而且不能突破产品检验报告所提供的“实测数值”。 3.附着支座防坠装置的形式必须与产品检验报告一致。 4.原则上不同意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降功能。如遇特殊工况必须采用下降功能,项目必须提供情况说明,同时方案必须经过分公司的内部论证。 |
5 | 爬模工程 | 1)爬模设计计算书、计算参数取值合理、计算模型正确、主要计算内容(荷载、承载螺栓承载力、混凝土冲切承载力、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顶升力、导轨变形等)全面并且各种工况全面,可直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JGJ195-2010强条3.0.1;5.3) 2)有爬模设计图。(包括爬模机位平面布置图、典型剖面图、节点详图等) 3)当工程存在较大突破标准计算书的工况或计算条件(荷载、单次浇筑高度或爬升高度、附着部位存在薄弱的结构构件等)不利的情况应有专门复核验算。 4)附着支座设置数量满足要求。 5)按照墙体厚度设计预埋系统。(JGJ195-2010第3.0.2条) 6)有遇洞口和钢骨架时预埋系统的处理措施和节点大样图。 7)架体水平、大阳角处或竖向悬挑长度超过规范要求;应有具体措施及相关验算。 8)爬模与塔吊、布料机等施工机械布置相互关系明确。(JGJ195-2010第5.1.4条) 9)架体上各层平台施工荷载明确;并且有相应施工控制措施。 10)防坠爬升器设置应规范。(JGJ195-2010第 5.2.5 条) 11)油缸选用的额定荷载不小于工作荷载的二倍。(JGJ195-2010第5.1.7–1条) 12)方案与实际情况相符并考虑工程的特殊要求。 13)直接涉及施工安全要有明确具体的对策措施。 |
6 | 钢结构工程 | 1)方案中明确吊装起重设备作业行驶路线图、吊装站位图(吊装平面布置图)、最不利吊装位置的吊装剖面(立面)图。(GB50755-2012第11.2.4条) 2)用于吊装的钢丝绳、吊耳、吊装带、卸扣、吊钩等选用有相关设计计算并且计算正确(GB50755-2012第11.2.6条)。 3)采用抬吊方式吊装作业,起重设备的负荷分配明确,且有吊装作业安全的相关验算和保证措施。(GB50755-2012第11.2.5条) 4)处于吊装状态易变形的构件或结构单元,应进行强度、稳定性和变形的相关验算,且有防止结构变形的相关保证措施。(GB50755-2012第4.2.7条) 5)由多个构件在地面组拼的重型组合构件吊装时,吊点位置和数量需经计算确定。(GB50755-2012第11.4.8条) 6)对于单层排架类结构,如门式钢架、型钢或钢管平面桁架结构时,施工方案中应考虑结构的拼装方案和安全措施:平拼(卧拼)时,构件的翻身起吊防失稳措施及验算;立拼时构件的稳定加固措施;构件拼装就位地点与吊机站位的关系(尤其针对采用汽车吊或抬吊的情况)。 7)明确屋面梁或桁架吊装就位后的稳定(防平面外失稳)措施。 8)门式刚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纵向柱间稳定措施(尤其是柱脚为非插入式杯口节点的情况)。 9)吊装施工现场(含构件堆放、拼装)内或近邻架空高压线时方案中要有相关安全措施内容。 10)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各阶段结构的安装流水段或单元不能形成完整的稳定单元体系,要有可靠的施工技术措施使其可以承受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恶劣天气情况以及吊装施工中冲击荷载的作用。(GB50755-2012第11.5.2条) 11)支承移动式起重设备的地面和楼面,尤其是支承地面处于边坡或临近边坡时,应进行承载力、变形验算或边坡稳定验算。(GB50755-2012第4.2.9条) |
7 | 幕墙工程 | 1)材料运输设备: A、材料运输设备(如吊轨、小吊车、炮车等)应明确各构件的规格、材料类型、连接螺栓、焊缝及连接板等; B、材料运输设备(如吊轨、小吊车、炮车等)平面、立面及节点详图等; C、相应设计计算(包括设备、楼板); D、设计计算方法要正确并且设计参数取值正确。 2)吊篮: A、吊篮布置平面及立面图(体现吊篮与女儿墙或其他临边构件的关系); B、明确非标吊篮的各构件的规格、材料类型、连接螺栓、焊缝、连接板及相应的设计;支撑在女儿墙上的吊篮,对女儿墙等结构进行设计(北京市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吊篮京建法〔2014〕4号); C、设计计算方法正确且计算参数取值合理。(JGJ202-2010第5.1,第5.2条) 3)脚手架: A、脚手架平面及立面图布置; B、脚手架设计计算; C、设计计算方法正确且计算参数取值合理。(JGJ300-2013第4条) 4)交叉作业: A、幕墙安装与主体结构施工交叉作业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JGJ59-2011第3.10.4条) B、防护布置平立面图。 5)方案中应体现埋件与龙骨间、龙骨和幕墙间的应有节点图。 |
8 | 塔吊基础及塔吊定位 | 1、塔吊吊次验算。 2、基础设计计算书: 1)板式基础应有抗倾覆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计算公式与配筋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 2)桩基承台式混凝土基础的应对桩基单桩竖向抗压和抗拔承载力、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验算,承台的抗弯、抗剪、抗冲切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进行验算。当桩端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还应对下卧层地基强度进行验算。桩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 3)组合式基础的设计计算大格构柱应按压弯构件、小格构柱应按轴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 3、防雷接地措施 4、专业厂家提供的计算书应有分包单位审批手续并加盖其公章;塔身截面尺寸选择不小于1.6*1.6m; 5、降排水措施。 6、天然地基应进行钎探试验; 7、文字参数的描述与方案中塔吊型号参数一致; 8、基础中的地脚螺栓等预埋件与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相符; 9、起重臂安装长度符合说明书的要求; 10、塔吊平面定位满足2m安全距离要求(2台塔大臂和塔身互相干涉)。 |
9 | 塔吊附壁 | 1、方案中计算书参数与方案内容叙述的参数选用一致。 2、本方案编制的主体为塔吊专业公司,塔吊安装公司方案审批手续及盖公章齐全。 3、附臂所用材料图示与附表中描述一致。 4、附着装置设计时,应对支承处的建筑主体结构进行验算(如附臂锚固砼墙体受力验算,采用梁穿孔的形式固定时,应对结构进行核算且对梁进行结构加固); 5、计算书应有附着杆件锚固段的锚固件(螺栓、钢板)验算; 6、附臂设置高度与使用说明书相符; 7、塔吊附臂后自由端高度不能超出说明书的要求,附臂间距不能超出说明书的要求。 |
10 | 塔式起重机吊装及拆卸工程 | 1)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相关的受力由相应的计算依据及结果。 2)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有受力计算依据及选择结果。(JGJ276第3.0.8、4.2、4.3条文) 3)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载荷有计算依据及结果。(JGJ276第3.0.18、4.1.4条) 4)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及拆卸高度有计算依据及结果。(JGJ276第4.1.4条) 5)吊装及拆卸过程中流动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周边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要求。(GB6067.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15.3) 6)吊装及拆卸过程的平、立面图且平、立面图所标尺寸与实际相符。 7)双机抬吊的吊装载荷有计算依据及结果。(JGJ276第3.0.17条、JG/T 055第10.7节)。 8)履带起重机帯载行走有载荷计算依据及结果。(DLT5248第5.3.18条) 9)特殊构件及特殊部位施工工艺流程能满足安全要求。 10)试吊装过程。(JGJ276 第 3.0.13、3.0.20、4.1.3 条) 11)使用屋面吊拆除塔式起重机应有屋面吊吊装载荷计算依据及结果。 12)使用屋面吊拆除塔式起重机屋面吊固定点相关的受力应有计算依据及结果。(JGJ276第8.1.5条) 13)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4)应急预案。 15)方案编制的主体为塔吊专业公司,应有塔吊安装公司方案审批手续及盖公章; 16)有各塔吊的专用电源情况详细说明,且绘制电源的平面布置图; 17)绘制塔吊安装的垂直立面关系图。 18) 有塔吊安装的安全装置的调试、塔吊安装过程出现安全事故的应急措施; 19)各塔吊的安装配重的数量应根据大臂长度各自明确清楚;首次安装时大臂朝向及首次安装高度应明确。 |
11 | 桥式起重机(龙门吊)吊装及拆卸工程 | 1)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相关的受力应有计算依据及结果。 2)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应有受力计算依据及选择结果。(JGJ276第3.0.8、4.2、4.3条) 3)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载荷应有计算依据及结果。(JGJ276第3.0.18、4.1.4条) 4)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及拆卸高度应有计算依据及结果。(JGJ276第4.1.4条) 5)吊装及拆卸过程中流动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周边障碍物的安全距离符合要求。(GB6067.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15.3) 6)吊装及拆卸过程的平、立面图且平、立面图所标尺寸与实际相符,在实际尺寸状态下应能满足吊装及拆卸要求。 7)双机抬吊的吊装载荷计算。(JGJ276第3.0.17条、JG/T5055第10.7节) 8)履带起重机帯载行走载荷计算。(DLT5248第5.3.18条) 9)特殊构件及特殊部位施工工艺流程应能满足安全要求。 10)试吊装过程。(JGJ276第3.0.13、3.0.20、4.1.3条) 11)吊耳载荷强度计算。(JGJ276第3.0.11条) 12)地锚受力计算。(JGJ276第4.1.7、4.5.1、4.5.2条) 13)揽风绳受力计算。(JGJ276第4.1.7条) 14)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5)应急预案。 |
12 | 钢结构、钢箱梁吊装及拆卸工程 | 1)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相关的受力计算。 2)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受力计算。(JGJ276第3.0.8、4.2、4.3条) 3)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载荷计算。(JGJ276第3.0.18、4.1.4条) 4)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及拆卸高度计算。(JGJ276第4.1.4条) 5)吊装及拆卸过程中流动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周边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要求。(GB6067.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15.3) 6)吊装及拆卸过程的平、立面图,在实际尺寸状态下能满足吊装及拆卸要求。(平面布置图中应包含钢结构堆场) 7)双机抬吊的吊装载荷计算。(JGJ276第3.0.17条、JG/T5055第10.7节) 8)履带起重机帯载行走载荷计算。(DLT5248第5.3.18条) 9)特殊构件及特殊部位施工流程能满足安全要求。 10)试吊装过程。(JGJ276第3.0.13、3.0.20、4.1.3条) 11)吊点的明确位置及吊装方式。(JGJ276第5.1.5条) 12)吊装就位过程的临时固定方法和措施。 13)吊耳载荷强度计算。(JGJ276第3.0.11条) 14)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5)应急预案。 16)钢构件、配件及焊接材料进场检验及复试内容。 17)主要构件(桁架)吊点设计及计算。 |
13 | 拆除工程 | 1)待拆建(构)筑物周围环境图或周围环境情况描述;待拆建(构)筑物结构现况描述。(JGJ147第2.0.2、3.0.3条) 2)施工场区各种管线的安全防护措施。(JGJ147第3.0.4条) 3)拆除工程中结构、机械及人员操作平台受力计算。(JGJ147第4.2.3条) 4)建筑垃圾场内及场外运输路线及防尘措施。(JGJ147第6.0.1条) 5)采用升降机或卷扬机提升设备、机具、人员,受力计算。(JGJ147第4.5.2条) 6)雷雨季节作业防雷、防滑措施;冬季施工冬季施工措施。(JGJ147第5.0.2条) 7)防噪声及防塌落振动控制措施。(JGJ147第6.0.3条) 8)应急预案且应急预案具备可实施性。(JGJ147第5.0.8条) 9)采用定向倾倒拆除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及预估塌散范围的。(JGJ147第4.5.4条) 10)采用小型机械自上而下逐层破碎拆除时应有有效的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及控制局部结构解体范围的。(JGJ147第4.2.3条) 11)根据原结构受力况明确加固和拆除顺序,应有拆除构件及相邻保留构件支撑措施及平面布置。 12)拆改加固范围平面图、加固节点图等。 |
14 | 爆破工程 | 1)爆破周围环境图或周围环境情况描述。(GB6722第4.3.1.3条) 2)待爆建(构)筑物现况结构描述或岩石开挖区地质及岩石力学参数描述。(GB6722第4.3.1.3条) 3)施工场区或塌落区各种管线安全防护措施。(GB6722第5.4.1.5条) 4)爆破设计计算;起爆网路设计应正确;爆破器材使用计划合理。(GB6722第4.3条及附录A) 5)采用爆破拆除时应有预拆除内容及预拆除后结构稳定性安全验算。(GB6722第5.4.2.2条) 6)爆破有害效应计算方法合理。城镇复杂环境石方爆破或拆除爆破应有炮孔填塞和飞石防护措施,尤其是拆除爆破缺乏药包防护、整体包裹和周围保护对象重点防护等具体设计。(GB6722第6条) 7)降噪、降尘及控制爆破塌落振动的措施。(GB6722第5.4.7条) 8)应急预案应具备具备可实施性。(GB6722第4.8条) 9)采用爆破拆除时预估塌散范围的;划定警戒范围。(GB6722第4.12、5.4.1.3条) |
三、危大专项方案典型问题
01、深基坑类
问题1:方案内缺图,或者关键内容在图内不清晰。
深基坑类方案附图明细表
序号 | 图名 | 图内应包含的内容 | 备注 |
1 | 项目周边环境图 | 项目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轨道交通、空地、水系,以及其他可能对基坑施工带来影响的既有设施。 | 可在支护施工图内摘取 |
2 | 地层剖面图 | 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分布情况、土层特性描述、地下水情况描述。 | 套用地勘报告 |
3 | 基坑支护施工图 |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监测点布置图、降水井布置图、构件详图。 | 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 |
4 | 基坑阶段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 道路、材料堆放场地、临建房屋。 | 界线清晰,限重明确 |
5 | 基坑排水系统布置图 | 排水沟、集水坑、临时水箱、排水管网、沉淀池、市政排水点等。 | |
6 | 挖土阶段的平面组织 | 基坑区段划分、各区段开挖先后顺序、每个区段开挖推进方向、施工现场的道路(包括栈桥、坡道等)、工地大门、工地周边市政道路、渣土车辆进出路线等。 | 若需要分步开挖,则每步土方均需要进行规划 |
问题2:分层开挖厚度不明确。
要求:方案内必须明确规定最大分层厚度,不允许超挖。对于预应力锚索、土钉墙类的支护形式,达到最大分层厚度之后必须先进行支护,然后才可继续向下开挖。
问题3:遗漏降水井设计方案。
要求:基坑降水章节内,必须包含降水井构造详图、降水井布置图。
问题4:关于基坑监测的章节内容不完整。
要求:一般来说基坑监测会有更为详细的专项方案。但是在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方案内也要对基坑监测的关键内容进行概述。至少应包括监测项目、对应的监测手段、监测频率、报警值、监测点布置。
问题5:在方案内不分析地下水对本工程造成的影响。
要求:在水文地质情况描述章节,应分析地下水给深基坑工程造成的影响。尤其是遇到承压水的深基坑工程,必须分析承压水带来的风险,并描述应对措施。
问题6:应急预案泛泛而谈,无针对性。
要求:方案内先做好基坑阶段危险源因素辨识,然后对各项危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
问题7:方案内不考虑对降水井的保护措施。
要求:基坑降水章节内,应制定详细的降水井保护措施。
问题8:出土坡道设计不详细,包括位置、长度、宽度及坡度等参数不详。
要求:方案内必须明确提供出土坡道的位置、宽度、长度、坡度、坡道边缘放坡构造。
02、高支模类
问题1:梁底支撑体系的立杆纵距与梁两侧楼板支撑立杆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6.1.9条第1款明确要求: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相等也是一种特殊的倍数关系)。(强条)
以与楼板共用立杆的扣件传力支撑体系为例:
例:楼板支撑立杆间距为900、750,相应的梁支撑立杆纵距为900/300、750/250。900与300成倍数,750与250成倍数。
问题2:超限大梁规格多,分类设计混乱。
带来的问题:杂乱无章,无法一一对应,方案可读性差。
画图多,计算书多,编方案的累,看方案的也累。
要求:做好大梁的分类,适当的合并同类项。将梁宽、梁高尺寸接近的大梁归为同一类,每一类大梁采用相同的设计参数,画一张图纸,生成一份计算书。(不重不漏)
问题3:超高、超重模板支撑架体不考虑1.1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关于结构重要性系数,在《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均有要求。
问题4:采用碗扣、轮扣、盘扣作为支撑架体时,不按照产品固有的模数确定立杆纵横间距、步距、扫地杆高度、悬臂端长度等参数。梁底采用上述支撑体系时,不考虑与两侧楼板支撑的模数进行有机结合。
要求1:采用碗扣、轮扣、盘扣时,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进行立杆排布,立杆纵横间距是300的模数。
要求2:确定立杆拼接组合方式、横杆步距时,实打实的画出支模层结构净高剖面图,按照产品固有的规格进行立杆组合、横杆排布。
要求3:这几种体系的本质区别在于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方式。有的项目立杆采用碗扣、盘扣、轮扣杆件,但是横杆仍然通过扣件与立杆进行连接。这个本质上仍属于钢管扣件体系,按钢管扣件进行计算。
问题5:关于钢管壁厚要求的内容描述不当,计算书内立杆应力达到180MPa以上,导致安全余量不足。
目前局和公司关于钢管壁厚的规定:方案内要求采用壁厚≥3.0mm,最大允许负偏差为0.2mm,计算时壁厚取值为2.8mm(考虑最大负偏差)。现场材料验收时,实测壁厚低于2.8mm的禁止使用。
目前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直接要求选用国标壁厚3.5mm、3.6mm,不考虑市场情况,导致现场难以实施。
②壁厚在方案中取值2.8mm或更低,不给现场验收留下负偏差余地,一旦出现负偏差将突破局和公司的不成文规定。
问题6:梁底立杆间距过密,已经影响了工人操作。
如图所示:立杆间距200,考虑扣件尺寸,可操作空间仅剩余80~90mm。若纵距、横距都很密集,这种架子是无法搭设的。有的方案能写到150,更加无法操作
问题7:关于高支模方案的其他一些问题。
1、布料机站位图不明确,布料机位置模板支撑加固措施不清楚。
要求:由于采用布料机时,施工均布荷载取值较大(4.0kN/㎡),因此需要以图示的方式指定布料机摆放位置,并对这些位置的支撑架体进行单独设计和计算。现场实施的时候,应严格按照指定位置摆放布料机。如果布料机位置不可控,建议将施工均布荷载整体按照4.0kN/㎡取值。
2、关于剪刀撑的布置要求不明确,或不易操作(比如在梁底立杆间距很密的情况下仍设置加强型剪刀撑)。
要求:严格按照模板、脚手架相关规范内的原则布置剪刀撑,并以图示的方法在方案内进行明确。对于异形、复杂的支撑架体,还应专门绘制剪刀撑布置图。对于个别在PKPM内只有采用“加强型”才能计算通过的情况,建议采用其他软件进行试算,或者改进架体设计方式。
3、对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浇筑方向描述含糊不清,甚至出现单向推进、高大模板柱梁板同时浇筑的情况。
要求:(1)平面上要求对称浇筑,从四周向中间,或从中间向四周推进均可以。严禁单向推进,避免架体倾斜失稳,这是基本常识。(2)建质【2009】254号《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第4.4.2条,明确要求框架结构应先浇筑柱子,再浇筑梁板。该住建部文件还未作废,仍然有效。
4、滥用双钢管作为大梁主龙骨。
要求:梁截面面积≥0.8㎡的禁用,梁高≥1.5m的禁用。采用双钢管作为主龙骨时,U托必须选用托盘平整且带有加劲板的那种,并且托盘能够将双钢管托稳卡紧。
03、塔吊基础及塔吊定位类
问题1:方案内不提供塔吊附着杆件布置图,不需要进行附着的也没有相关说明。
塔吊能否以合适的方位进行附着,是塔吊定位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提出以下要求:
(1)方案内必须提供塔吊附着杆件布置图。附着支座究竟是安装在竖向墙柱结构上面,还是安装在梁板水平结构上面,应在图内清晰体现。
(2)关于附着杆件及支座定位的相关标注必须全面。
(3)如果不需要进行附着,也要在方案内明确说明。
问题2:塔吊距离太小,出现扫塔身的情况,但是在方案内没有简述解决措施。
(1)对于情形1,可通过调整高差的方式解决问题,解决方式应在塔吊基础方案内简述,在附着顶升方案内详述;
(2)对于情形2,应严格避免,一经出现将退回方案。
问题4:采用天然地基时,不进行塔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问题5:塔吊定位不考虑大臂朝向,不考虑方便后期降塔。
1、A塔的平衡臂尾端距A楼右下角太近,降塔时会产生冲突。
2、B塔大臂初始朝向越过B楼,降塔时大臂将会被建筑物卡住。
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只能通过高空解体的方式拆除塔吊,投入的机械设备、成本,以及带来的安全风险时非常巨大的。
问题6:在基坑边坡坡顶位置立塔,但是不考虑塔吊与边坡之间的相互不利影响。
问题7:承台定位尺寸标注不齐全,剖面图内不体现标高信息,无法指导现场放线。
要求1:对于平面图,标注尺寸应包括X、Y两个方向的定位、承台边长、桩间距,与轴线不平行的时候还应标注夹角角度。或者直接对承台角点、桩位中心进行坐标标注。
要求2:对于剖面图,应包括承台顶标高、底标高,承台厚度,桩顶标高,与底板的位置关系。肥槽内或边坡上的塔吊,还应在剖面图中体现出与基坑边坡的位置关系。
问题8:桩中心、桩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满足规范要求。(JGJ/T 187-2009)
对于桩承台基础,JGJ/T 187-2009第6.2.3条要求:
对于组合式基础,JGJ/T 187-2009第7.2.1条条文说明要求:
问题9:关于塔吊定位及基础施工方案的其他一些问题。
1、计算书内,承台承受很大的浮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要求:在软件内输入参数时,合理考虑地下水因素。考虑浮力之后相当于降低了基底压力,对地基承载力计算偏于不安全。实际情况下,塔吊基础回填之前也不是泡在水里面的,立塔初期是不需要考虑浮力的。
2、预埋形式含糊不清,或前后不一致。
要求:塔吊基础常用的预埋形式包括预埋螺栓、预埋支腿、预埋节。基础预埋方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方案中必须表述清晰准确。避免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3、防水节点不详细,或者不合理。
要求:当塔吊穿过底板、顶板时,塔吊基础方案内应提供详细的防水处理节点图。
4、塔吊基础与后浇带或大梁位置发生碰撞,方案内不做说明。
要求:允许有碰撞,但是要在方案中标注出来,并简述处理方法。需要设计院解决的及时联系设计院。没有说明,审方案的时候就会被认为编制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5、设计承台及塔吊桩时,不遵循地勘报告。
要求:塔吊基础方案内要求添加地勘报告内的重要内容,明确土层分布、力学性能、持力层位置、地下水情况等。无论天然地基还是桩基,都要严格按照地勘报告进行设计。
04、塔吊附着顶升类
问题1:杆件内应力太大,过于接近容许值,安全余量不足。
要求:附着杆件最大应力宜控制在180MPa左右,不要超过190MPa。否则应加大杆件截面或调整附着角度重新设计。
附着杆件加工质量、锈蚀程度都是不可控的,现场安装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附着杆件的应力不要太大,一定要留足安全余量。
问题2:附着支座采用预埋式
要求:塔吊附着支座需采用留设穿墙孔、穿墙螺栓+背板的方式进行固定。框架结构采用柱子抱箍的方式进行固定。
采用传统的预埋式附墙支座存在以下问题:
(1)预埋标高、定位难以控制,容易偏位,且偏位之后补救难度大;
(2)剪力墙截面较薄,难以满足预埋件锚爪的锚固长度要求;
(3)锚爪位置钢筋过于集中,导致该位置混凝土振捣难度较大,混凝土密实度不好保证,进而影响混凝土对锚爪的握裹力,带来安全风险。
问题3:附着杆件布置图内,定位尺寸标注不齐全,或者与计算书不一致。
问题4:附着支座螺栓太贴近混凝土结构边缘,容易导致混凝土构件被撕裂。
要求:应按照GB50010第9.7.4条的要求设计附着支座。保证螺栓之间具有足够间距,也要保证螺栓至混凝土构件边缘具有足够距离。
问题5:塔吊附着顶升方案的其他一些问题。
1、附着之后,顶升高度超出说明书允许的最大值,导致自由端超高。
要求:仔细研究说明书,严格遵守说明书的要求。方案中应真实体现说明书中的相关要求内容,截取附着说明插入方案内。
2、附着支座位置的混凝土强度要求不明确。
要求:方案内必须明确约定安装附着杆件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以同条件试块报告为准。混凝土强度不足时严禁安装附着杆件。
3、附着杆件、附着支座的加工图不详细,或者未提供这些图纸。
要求:附着杆件、附着支座图纸内,必须要明确构造形式、截面形式、材料规格等。
4、同一台塔吊设计两种附着杆件布置方式,并交替出现,但是计算时只考虑其中一种。
要求:计算要全面,多种布置方式并存时要分别计算。
0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类
问题1:支座位置混凝土强度要求描述不清。
要求1:强度描述方式要前后一致。比如全用“Cxx”,或者全用“强度设计值xxMPa”。
要求2:尽量不要在各个章节内反复出现混凝土强度要求,避免发生前后矛盾、误导现场的情况。宜单独设置一个章节专门用来明确支座位置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规定支座位置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时,可以采用表格如下:(表内数值仅为样例)
支座所处工况 | 混凝土强度最低要求 |
最顶部支座安装时 |
C15 (对应抗压强度设计值7.2MPa,抗拉强度设计值0.91MPa) |
爬架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各支座位置 |
C20 (对应抗压强度设计值9.6MPa,抗拉强度设计值1.1MPa) |
架体提升时,提升挂座位置 |
C25 (对应抗压强度设计值11.9MPa,抗拉强度设计值1.27MPa) |
问题2:全高剖面图数量不齐全,或者不提供全高剖面图。
问题3:组装阶段的爬架半成品应与建筑物之间采取临时拉结固定措施,但是在方案中却遗漏相关内容。
问题4:方案中不提供架体提升流程示意图,支座向上周转的方式不明确。
要求:无论采用哪个厂家的产品,其方案中必须参照本节样例的思路绘制架体提升流程图,明确支座周转方式。具体的提升方式、支座周转方式可根据厂家产品自身特性来确定,不必照搬本节的样例。
问题5:支座安装在梁侧面时,不对梁底混凝土承载力计算,或者不采取防止梁底撕裂的措施。
架体提升时,提升挂座单点受力,此时混凝土结构受力最大。有可能会出现照片中将梁底撕裂的情况。
问题6:采用铝模体系的工程,不考虑K板与附着支座的位置关系,导致支座无法及时安装。
要求:对于采用铝模体系的工程,必须在铝模深化的时候考虑到爬架支座的安装需求,K板下挂长度不要太大。同时在爬架方案内也要考虑支座不要太靠上放置,并补充相关节点图,以便于对该问题进行说明,消除读者疑虑。
在图1中,K板较宽,下挂较多,附着支座位置靠上,二者发生冲突,导致爬架最顶部支座无法及时安装,或者裁切支座位置的K板才能安装。在图2中,爬架支座的位置靠下一些,同时将K板的设计宽度压缩一些、下挂长度减少一些,使支座和K板避免了碰撞。
问题7:支座防坠原理、防坠措施设置方式描述不清。
问题症状描述:究竟采用可调式卸荷支顶器,还是采用摆针式防坠器(或其他形式的防坠器),方案内说不清楚。有些方案同时描述了支顶器、防坠器的工作原理,但是给出的支座构造图中却只有支顶器,或者图中根本不能反映出任何防坠构造。
要求:方案内必须提供支座构造详图,所选用的防坠措施必须清晰的体现在图内。
此图为一种典型的同时设置支顶器、防坠器的支座,相当于双重防坠安全保障,而且能够同时满足上升、下降工况的全自动防坠要求,推荐采用。
很多项目仅有支顶器,不能满足下降工况的全自动防坠要求。更为严重的是检查过程中经常发现支顶器与轨道未顶紧的情况,给架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JGJ 202-2010第4.5.3-2条要求:防坠落装置必须采用机械式全自动装置。
问题8:对爬架相关规范理解不清(JGJ 202-2010),出现违反强条的问题。
强条1:违反JGJ 202-2010第4.4.2条相关内容,架体构造尺寸不满足要求。
任意相邻两个支座的直线或折线距离,与架体全高的乘积应≤110㎡。
除了满足规范强条要求之外,同时还不能突破产品检测报告及科技成果评估报告的数据!
强条2:JGJ 202-2010第4.5.3-5条: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必须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方案中必须强调本条要求:附着支座、提升挂座必须分别预埋,严禁将电动葫芦支架挂在附着支座上面!
问题9:爬架方案中其他一些问题。
1、架体与结构之间的缝隙过大,影响外墙外侧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要求:爬架平面布置图中,必须标注架体与结构之间的缝隙宽度,而且该宽度应≤500。
2、架体是采用整体提升,还是采用分片提升,在方案中表述不清。
要求:爬架平面布置图中,必须清晰标注架体分片位置的断口,并提供断口处架体加固措施。若采用整体提升不分片的方式,应在平面图中着重说明。
3、构成架体的各种杆件、螺栓、板材、钢丝绳、倒链等材料的规格不明确。
要求:要求方案中单列一节,专门用来明确构成架体的各种材料规格,作为设备进场验收的依据。需要进行复试的,还应在方案中制定见证取样复试的相关要求。
4、附着支座安装在阳台板、飘窗板等悬挑构件上面,但是没有承载力复核,也不采取结构加固措施。
要求:尽量避免在悬挑构件上面安装支座。如必须在悬挑构件上面进行安装,则应验算悬挑构件的承载力,或者采取板下回顶等加固措施。
5、上报方案时不提供厂家的产品检测报告、科技成果评估证书。
要求:上述资料必须与方案一同上传,否则退回。
6、涉及爬架下降工况。
要求:原则上禁用爬架下降功能。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爬架下降功能,应提前做好以下工作:(1)分公司总工、安全总监、主管生产副经理应参加方案内部论证,并在方案审批页上面会签;(2)提供情况说明,将使用爬架下降功能的理由阐述清楚,并由分公司总工、安全总监、主管生产副经理会签;(3)方案内单设章节,重点强调爬架下降工艺措施、防坠措施、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06、悬挑架类
问题1:悬挑主梁、连梁相交的位置无固定措施;连梁悬挑端设置立杆时无斜拉卸荷措施。
要求:
1、连梁与悬挑主梁相交的位置,应将连梁与主梁绑牢或点焊;
2、立杆压在连梁的悬挑端的时候,应采用钢丝绳对连梁的悬挑端进行斜拉,或者采取其他的卸荷措施。
问题2:工字钢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工字钢安装详图、计算书数量不足,不能囊括所有的工况。
要求:按照型钢规格、悬挑/锚固长度、工字钢上面立杆的位置和根数、是否带有连梁、是否安装在悬挑板上面等因素,将工字钢分成几个系列。每个系列里面选取最不利的工字钢进行配图和验算。
问题3:施工均布活荷载取值有问题。
要求:JGJ130第4.2.2、4.2.3条,结构用脚手架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3.0kN/㎡;多层同时作业时,各层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5.0kN/㎡。(适当限制同时作业层数,减少外立面交叉作业,也有利于现场安全管理)
问题4:使用PKPM软件时,悬挑工字钢的锚固长度、悬挑长度等参数输入随意。
要求:输入PKPM软件内的各个参数应与图纸、计算书的计算简图进行了一一对应。生成计算书时应按本附件的要求输入参数。
问题5:缺少全高剖面图,或者全高剖面图缺少代表性。
要求:必须绘制全高剖面图,全高剖面图中应当明确①建筑物层高、②架体总高度、③工字钢与卸荷钢丝绳所处的楼层、④每一段悬挑高度、⑤排距、⑥步距、⑦与结构的缝隙宽度、⑧脚手板和水平兜网位置。转角、楼梯间、电梯井、飘窗、设有多排立杆处等特殊位置也要单独绘制剖面图。
问题6:架体平面布置图中,不标注连墙杆、观测点位置。
要求:架体平面布置图中,必须将连墙杆、观测点的位置清晰的标注出来。
问题7:方案对于受力主绳、保险绳的设置要求不明确,导致现场出现各种问题。
要求:照片中所示的两种情况要在方案内明令禁止,并在方案中提出正确要求。(主绳、保险绳各自保持独立是基本原则)
问题8:悬挑板件上方安装工字钢时,没有采取任何规避悬挑板开裂风险的措施。
要求:在悬挑板上面安装工字钢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悬挑板以悬臂梁的形式承受荷载。否则应对悬挑板承载力及裂缝宽度进行验算。
07、综合问题类
问题1:文字、附图、计算书互不交圈。
问题2:需要由专业分包编制的方案,上传OA时不提供专业分包的审批页。
问题3:计算书内有验算不合格的情况,仍然上报。
问题4:不按照公司要求的文字格式进行排版。
问题5:方案资料存档不规范的问题
要求:
(1)一套完整成册的危大方案,从前往后的装订顺序依次为①封皮→②监理审批页→③公司审批页(及专业分包审批页)→④专家论证资料(含论证报告、专家证书、签到记录、专家意见修改记录)→⑤方案正文→⑥方案附图→⑦方案计算书。
(2)与成册的方案一同装盒存档的资料应包括:①方案内部论证记录,②OA审批流转记录,③方案审核意见修改说明,④方案交底,⑤方案实施情况验收记录(含相应的整改或处罚通知),
(3)审批页签字盖章要完整,专家论证报告结论要明确,专家论证会议签到人员要齐全,《方案审核意见修改说明》的位置指向要清晰(页码、图号、章节号)。
PPT版下载地址
本文附件下载地址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F5H40wVrFwpXM1nM8p3hg
提取码,获取方式如下
验证码获取教程(如您不知如何操作,请点击)
声明:建筑一生网提供的所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下载,纯属学习交流。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整改。请网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发送邮件至 coyis@qq.com